苏缄
宋大中祥符九年[丙辰],公元1016年,出生于同安芦山堂。芦山第五世祖,系内相苏绅堂弟,丞相苏颂堂叔。
宋天圣四年[丙寅],公元1026年,虚龄十一岁,在芦山堂故居,日赋十题。由是,文学知名。
宋明道元年[壬申],公元1032年。堂兄苏绅为无锡县宰,在县衙西圃开学舍,与胞弟苏绣(山甫)及堂侄苏颂(子容)在学舍同砚席,预课试。
宋景祐元年[甲戌],公元1034年。堂兄苏绅擢尚书祠部员外郎、通判洪州(今江西南昌)随其任上读书。时李觏晋谒苏绅,苏绅留李觏于馆,与苏缄等人切磋学问。
宋宝元元年[戊寅],公元1038年。与堂兄苏弦(苏绅胞兄),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司马光同登吕溱榜进士。
初任广州南海主簿,历任阳武尉、崇仁知县。
宋皇祐二年[庚寅],公元1050年。知南城县(今江西省)。
宋皇祐三年[辛卯],公元1051年。累迁秘书丞,知英州(今广东省)。
宋皇祐四年[壬辰],公元1052年。义救广州,击侬智高独其有功。仁宗语执政曰:“南事淹时,战将未有成效,苏缄乃儒生,能奋力如此,宜加优奖。”授供备库副使,广东都监,管押两路兵甲;遣中使赐朝衣、金带、牙笏以宠之。
宋皇祐五年[癸巳],公元1053年。以陈曙失律,被贬房州司马。同年,往镇江祭拜堂兄苏绅墓,并题诗云:“五里平郊烟霭村,泪流坟土泣英魂。近年忠义心如铁,不负平生教育恩。”
宋嘉祐四年[已亥],公元1059年。复著作佐郎,曾权知越州诸暨县。
宋治平元年[甲辰],公元1064年。英宗即位,大臣论荐,知廉州。
宋治平三年[丙午],公元1066年。知鼎州。
宋熙宁元年[戊申],公元1068年。神宗即位,进如京使、广东钤辖。
宋熙宁四年[辛亥],公元1071年。为皇城使、知邕州(今广西南宁)。
宋熙宁八年[乙卯],公元1075年。知邕州。交趾大举进犯广西,众号八万,十一月抵达海
岸。没有十天,陷钦、廉二州,攻破邕州的太平、永平、迁陆、古万四寨。
宋熙宁九年[丙辰],公元1076年3月1日,在外无援兵、内无食粮,寡不敌众情况下,邕州城坚守了四十二天被敌攻破。苏缄以“吾义不死贼手”的爱国民族气概率全家三十六口自焚殉国。邕州五万八千居民全部被杀,没有一个投降叛变。宋神宗闻苏缄死事,叹息追悼,至晡时方进食。叹曰:“可惜苏缄,近世忠义,罕见其比”。命令赠苏缄奉国军节度使,谥忠勇。
宋哲宗元祐七年[王申],公元1092年。知州事谢季咸言:“神宗熙宁中,交趾围城,缄血战
四十余日粮尽,举族死之。缄竭节于国,有德在民,乞立祠赐额。”七月,哲宗赐额“怀忠”,仍封忠勇公。祠称“苏忠勇公祠”,亦称“邕州城隍庙”。
苏绅
苏绅(999-1046),字仪甫,北宋泉州府同安县人(今厦门市同安),宋翰林院学士(内相),芦山堂苏氏五世祖,民族英雄苏缄的堂兄,百科式人物,享誉世界科学家、宋代贤相苏颂之父。
苏绅从小天赋超群,一表人才。四岁时,四天能读完一部《尚书》真是千古奇事。十岁时,相命先生为其算命,说:“一定显达,当以文章显”。北宋真宗天禧三年(1019),年方弱冠的苏绅赴京参加朝廷殿试,考上进士,走上了仕途生涯。历任宜州、复州、安州推官,大理寺丞,太常博士,后又分别升为祠部员外郎、洪州通判、扬州通判、开封府推官、礼部郎中等职。他博学多才,锐意进取,强邦靖夷,持政廉节,勤勉治家。天圣五年(1027),母亲去世,苏绅寓居扬州。州将盛度以文学自负,读到他的文章,大惊,自认为不及,苏绅由此知名。天圣九年(1031),调任无锡宰。众人认为苏绅必作翰林学士(内相),十年后果为外郎、通判洪州(州治在今江西南昌)。及后,神宗曾问苏绅之子苏颂“卿家必有异书,何故父子皆以博学知名”
苏绅官居直史馆时,关心时事,用渊博的知识,科学的辩证论述了自己的观点。宝元元年(1038年)正月,当时众星西流,并州、代州发生大地震,春天刚来而打雷。仁宗因灾异屡见,下诏求直言,苏绅上疏极言时事。苏绅认为:把自然现象、社会现象、人事关系生硬地拉扯在一起,原本是错误的,不科学的,也没有什么重要意义。苏绅借此向朝廷发出请求,要求检查一下各级政府的工作,对减轻负担具有一定意义。
苏绅自宝元至庆历八年间为侍从,其中庆历元年始任翰林院学士。自认为遇到圣世明君,所以知无不言。
仁宗宝元元年十一月,安化蛮蒙光月率领众人抢掠宜州,打败官军,钉死钤辖张怀志第六人。苏绅又上疏提出建议。朝廷采用苏绅的计策,派遺冯伸己为桂林太守,加以经制,蛮落才告平定。
苏缚学富五车,重视教育与注重人才选拔,每到不同地方任职都会积极兴办学堂,延请名师充任教学,并常亲自授课。他奏请皇帝不要让大权旁落,而是要熟知在位官员能干与否,一有委派,便可随才任用。不要遇到官位出缺,只看他的履历,附以比例,以致让那些“竞进之徒,趋走权门,经营捷径,恩命未出于上,而托请已行于下”的肮脏风气弥漫。他慧眼识珠,善于发现人才。向皇帝奏言狄青驾驭;荐曾鲁公(曾公亮)有相才。狄青行伍出身,善骑射。对夏作战,屡立战功。率军镇压依智高,一举击平。官至枢密使。曾公亮进士出身,仁宗嘉祐六年(1061)称相,与韩琦共事,为宰辅十五年。所荐均为宋室栋梁。
康定元年(1040),苏绅任中书舍人,提升知制诰。八月,苏绅出任契丹国母生辰使,由向传范担任副使。契丹主望见苏绅威仪飒飒,举止文雅;对其十分惊奇称异。等到宴会时,双方一次坐定,苏绅手持一大杯满升的美酒洒在地上。以示两邦友好,天长地久。契丹主对此礼仪十分惊叹地说:“自通好四十余年未有如此礼也”。
苏绅是谋划国家大事的大臣。景祐四年(1037)归朝,上十议。宝元二年(1039),他又继续向皇帝上言,陈述国家治政的八点事宜:一是重视爵赏,二是慎重选择,三是明确荐举,四是区别服章,五是适应才宜,六是选择将帅,七是辨别忠邪,八是修好预备。苏绅陈诉了以上八点富国裕民的建议,皇帝一一采纳。升他充当史馆修撰,提拔为知制诰,进入翰林院充任翰林学士、赐金带,再迁为尚书礼部郎中。
苏绅虽经升迁,却鲠正不阿,进言献策。曾经请求皇帝罢除连日视理朝政事务,恢复唐朝办法,实行每月初十五两天唤仪仗队入阁,乘机打开便殿,延纳大臣入对;放宽科举规格,广收才杰,选择谏官,使他们不要侵犯御史权限。
苏绅持政廉节,治家有方。他以勤学训饬诸弟及子孙后代,苏绅注重文化传承,他对堂弟情同骨肉的栽培,对儿孙既爱且严的培养。苏缄熙宁九年(1076)于邕州为国殉难,满门忠烈。苏颂曾言:“年七十余,犹梦先太师训诲之严,或惊惧而觉,盖心之思慕,虽梦寐,终老未尝也。”可见,苏绅的家教有方,教育出民族英雄苏缄,贤相、科学家苏颂等国家栋梁,增辉宋史,为民族争光。可以说,苏颂能成为一位全才是离不开苏绅的教育。
苏绅尝谓:“门第高华者可畏,不可恃”为家训,他勉励弟辈、儿孙知畏而奋进。苏绅以博学捷登科第,为后代树立榜样。自天禧三年(1019)至元祐六年(1091)前后七十二年,五世十人登科。开北宋五世登科先河,故刘彦和诗有“五世登科只一家”之句。芦山苏氏在北宋七世簪缨,忠孝文行,士大夫以为名族。
苏绅学问渊博,苏绅著有《文集奏疏》《苏龙图集》。他提出许多能够切中时弊的见解。以致后人读史,还能感到他的陈词富有慷慨激昂的气概,在北宋历史上留下了宣召所说:“朝路复清,还卿禁直”的风度。
苏颂
苏颂(1020-1101年),字子容,同安城关人,宋代宰相。
苏颂于宋仁宗庆历二年(1042年)与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同登进士及第后,一生从政五十余载,从地方官到中央官吏,为北宋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、徽宗五朝重臣,73岁荣膺宰相。是一位忠君爱国、品德高尚、为官清正、慎重稳健、举贤任能的贤臣良相。苏颂于建中靖国元年5月,薨于润州,时年82岁。上辍朝三日,赠司空魏国公,故历代志书称之为“苏魏国”,又追谥“正简”。
纵观苏颂一生,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、外交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,还是一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,曾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。
政治方面:苏颂政绩显著,为官清廉,爱民如子。在他任江苏江宁知县时,清查富户田园漏税情形,核实丁产,编订户籍,按册课税,既增加了国库收入,又减轻了穷人的负担。为南京留守,深得长官欧阳修的器重,赞许他“处事精密”。任颍州知州时,适逢朝廷为宋仁宗修筑皇陵,许多州县官趁杋加捐派款,中饱私囊,苏颂却从州库拨款置办朝廷摊派物资,不愿侵扰当地百姓,深受称赞。苏颂大力倡导法制治国。曾任大理寺丞、知审刑院和刑部尚书,这都是专门管刑狱和司法的官职。又多次任江宁知县、颍州知州、开封府尹等地方长官,主管全面工作时也要审案理狱。苏颂流传至今的奏议,以法律为中心议题有十一篇。他强调:法律要简化条文,使民易知;省刑减杀,劝教为先;因时施宜,视俗兴化;苏颂一生光明磊落,公道正派;为民请命,安定民心;任人唯贤,稳定官员;严于执法,不树党援。坚持原则,宋神宗熙宁三宁(1070年),任知制诰时,反对不按程序任命品德有问题的李定,五次退回神宗皇帝的词头,为了坚持法治他不怕杀头,神宗软硬兼施,他毫不动摇,他因此被撤职,他是为坚持法治而奋力抗争的楷模。他还坚持实事求是,重证据。1079年9月,苏颂在濠州任上,因陈世儒案件被诬告牵连入狱,成为冤案。
外交和史学方面:曾两次使辽,又曾任过史官,修撰仁宗、英宗两朝正史,还曾编写外交史料《华戎鲁卫信录》229卷,书目5卷共200册。其中,他在文献学、诗歌、散文、史学等领域都是行家里手,苏颂一生著述颇丰,见于著录的达10部之多,现传世的有《苏魏公文集》《新仪象法要》《魏公题跋》《苏侍郎集》《魏公谭训》等。
欧阳修称赞苏颂:“才可适时,识能远虑,珪璋粹美,为邦国之珍,文学纯深,当为朝廷之用”。
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则称赞:“赵郡苏公,道德博闻,号称贤相,立朝一节,终始不亏”。
苏颂一生博学多才,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他的政绩。苏颂的科学贡献是多方面的,主要体现在天文、医药、机械等领域。公元1061年,他撰写《本草图经》20卷,记载药物814味,附图993幅,医方763首,在药物学上有重大价值。该书集历代药物学著作和中国药物普查之大全,这也是世界药物史上的杰作之一,该书对动物化石、潮汐理论的阐述、植物标本的绘制,均在相应的学科中占有领先地位。明代著名医药大师李时珍对《本草图经》的科学价值也予以了很高的评价,在他的《本草纲目》中评价《本草图经》“考证详明,颇有发挥”。此外,苏颂与掌禹锡、林亿等编辑补注了《惠佑补注神农本草》,校正出版《急备千金方》等书。
苏颂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研制水运仪象台,1088年,由他主持研制的水运仪象台,功能兼有观测天体运行、演示天象变化的功能,并能准确记时,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集为一体的综合性授时天文台。在这个领域,他的发明创造比欧洲的罗伯特·胡克早600年。此外,绍圣二年至四年(1094-1097年),苏颂还写出了《新仪象法要》3卷,详细介绍了水运仪象台的设计及使用方法,绘制了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机械设计图,共附星图63种,记录恒星1434颗,比300年后西欧星图纪录的星数还多442颗苏颂根据一生的经历和感悟,充实了芦山堂家风家训,他从四个方面教育子孙后代,一是重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,提倡终身学习。二是道德先于文华,行完学富。三是倡导身教重于言教。四是持家以孝,治事以公。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文化遗产。《魏公谭训》也已成为了苏氏后裔精英成功的基因。
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赞扬说:“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,他是一位突出地重视科学规律的学者”。
全国副委员长、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赞扬苏颂:“探根源、究终始,治学求实求精;编本草、合象仪,公诚首创;远权宠、荐贤能,从政持平持稳;集人才,讲科技,功颂千秋”。